少花石豆兰  转到Flora of China

Bulbophyllum subparviflorum  分类来源:中国植物志

少花石豆兰(植物分类学报) 

Bulbophyllum subparviflorum Z. H. Tsi et S. C. Chen in Acta Phytotax. Sin. 32 (6): 555, fig. 7-12. 1994. 

产云南南部(勐海)。生于海拔12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。

 

近 Bulbophyllum parviflorum Par. et Rchb. f., 区别在于本种的中萼片边缘具睫毛,侧萼片边缘全缘,唇瓣披针形而不同。

IMG_20200331_104814.jpg

根状茎粗约2毫米。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5-10毫米,卵形,长5毫米,粗4-5毫米,顶生1枚叶,基部长出多数根。

IMG_20200331_104051.jpg

叶狭长圆形,长4.5-8.7厘米,宽5-7毫米,先端钝,基部收窄为长约1厘米的柄,在上面中肋凹陷,背面隆起。

IMG_20200331_104126.jpg

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,纤细,直立,长约12厘米;总状花序长5-6厘米,具多数小花;花序柄粗约1毫米,被2-3枚紧抱的鞘;花苞片卵形,长约1毫米,先端锐尖;花梗和子房纤细,长约0.5毫米,多少扭曲;花黄绿色,萼片离生;中萼片披针形,长2.5毫米,中部宽1.5毫米,先端渐尖,边缘具睫毛,具1条脉;侧萼片斜卵状三角形,长3.5毫米,宽2.2毫米,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,先端急尖,边缘全缘,具3条脉,仅中肋较明显并且到达先端;花瓣匙形,长2.5毫米,中部宽1毫米,先端圆形,具1条脉,中部以上边缘密生长绵毛;唇瓣披针形,长3毫米,基部宽1毫米,先端钝,边缘从基部至中部具长硬毛,上面具3条密生短毛的脊,其中间1条较短而仅到达基部上方;蕊柱长约1毫米,基部具长约1.2毫米的蕊柱足;蕊柱齿短小,呈钻状;药帽前端边缘宽凹,光滑无毛。蒴果卵形,长5毫米,粗3毫米,常偏向一侧。

 

幼果期9月。

IMG_20200331_104549.jpg

IMG_1420.JPG

IMG_1408.JPG

IMG_1421.JPG

IMG_1423.JPG

少花石豆兰 Bulbophyllum secundum

【别名】棒梗石豆兰。

【主要特征】附生植物,假鳞茎聚生,卵状圆锥形,粗1.0~1.5cm,顶生1枚叶。叶片长圆形,长10.0-15.0cm,宽1.0~1.5cm,基部具长10~2.0cm的柄。花葶从假鳞茎基部侧面发出,远高出叶外,长20-40cm,花序长约为花葶的1/2,具多数偏向一侧且下倾的花,花萼片黄绿色,花瓣和唇瓣黑色。花苞片披针形,长2.0~3.0mm;中萼片卵状披针形,长3.0-5.0mm,宽2.0-2.5mm,边缘具长柔毛:侧萼片卵状三角形,长5.0-7.0mm,宽2.5-4.0mm,边缘具长柔毛,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形成一个小的萼囊;花瓣匙形,长1.5mm,宽1.0mm,边缘具长柔毛:唇瓣舌状,长5.0~6.0mm,宽1.5mm,基部具凹槽且顔色稍淡,并且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关节,中部以上具长硬毛:蕊柱长1.0mm,蕊柱齿三角形,短。

【花期】3~4月。

【生境状况】生于海拔1000~2500m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。

【濒危等级】CR。

【地理分布】云南省;印度、不丹、尼泊尔、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和越南。


特别鸣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