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毛兰(新拟)
Eria gagnepainii Hawkes et Heller in Lloydia 20: 130. 1957; Seidenf. in Opera Bot. 124: 22. 1995. ——Eria coronaria auct. non Rchb. f. : Herklots in Hongkong Naturalist 6: 24. fig. 3. 1935. ——Trichosma simondii Gagnep., Bull. Mus. Hist. Nat. (Paris) ser. 2, 22 (4): 505. 1950; Gagnep. in Notes Syst. (Paris) 14 (2): 122. 1951. ——Eria herklotsii Cribb in Orch. Rev. 84 (991): 130. fig. 76, 77. 1976. ——E. rubropunctata Seidenf. in Opera Bot. 114: 167. pl. 11c. 1992, nom. superfl.
产海南、香港、云南南部至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。生林下岩石上。越南也有分布。模式标本采自云南(思茅)。
本种与足茎毛兰 Eria coronaria (Lindl.) Rchb. f. 相似,但前者唇瓣上的褶片为不连续状,基部褶片明显高大而不同;此外,本种的个体一般较高大,假鳞茎多为散生而与足茎毛兰也有所差异。从该种唇瓣附属物来看,它与长茎毛兰组 Sect Cylindrolobus 中的一些种的唇瓣附属物相似,也许正如 G. Seidenfaden (1982) 所建议的那样该种放在长茎毛兰组 Sect. Cylindrolobus 更为合适。但该种植物体干后变黑这一特征,使它与本组的某些种也有相似之处,这里我们暂将其放入本组中。
| ||
茎:植物体全株无毛,干后全体变黑;根状茎明显,粗约5毫米,具漏斗状革质鞘;鞘先端边缘均成白色,长0.7-1.5厘米;假鳞茎相距约2-3厘米,不膨大,细圆筒形,长10-20厘米,粗约3毫米(干后),直立,基部具1枚长6-10厘米、多少撕裂成纤维状的膜质鞘,顶端着生2枚叶。 | ||
叶: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15-25厘米,宽3-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收窄,无柄,具5-9条主脉。 | ||
花: 花序1 (-2) 个,着生于假鳞茎顶端两叶之间,长20-40厘米,具10余朵或更多的花,基部具1枚鞘;花苞片卵状披针形,长6-11毫米,宽1.5-2毫米,先端渐尖;花梗和子房长约1厘米;花黄色;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,长约16毫米,宽约5毫米,先端急尖;侧萼片镰状披针形,约等长于中萼片,宽约5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;花瓣长圆状披针形,稍弯曲,长约12毫米,宽约3毫米,先端钝尖;唇瓣轮廓近圆形或卵圆形,长约9毫米,宽约8毫米,3裂;侧裂片半圆形或卵状三角形,与中裂片近平行;中裂片近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2-3毫米,宽约2毫米,先端锐尖;唇盘自基部发出2条较高的弧形全缘褶片,在唇瓣三分之一处增至5条波浪状的褶片,外侧褶片延伸至近中裂片基部,中间3条褶片延伸至中裂片中部处合生,合生的褶片上着生1-2个齿状突起;蕊柱长约5毫米(连同花药),具近5毫米长的蕊柱足;药帽卵形,高约1毫米,花粉团黄色。
花期:2-4月。
| ||
果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