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叶兰  转到Flora of China

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  分类来源:中国植物志

带叶兰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蜘蛛兰(台湾兰)图版42: 2-4

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., Bijdr. 8: 356. 1825; Lindl., Gen. Sp. Orch. Pl.: 226. 1833; Garay et Sweet. Orch. South. Rhukyu Isl.: 159, fig. 18 (g.). 1974; 台湾兰科植物彩色图谱 1: 502. 1977; 台湾植物志 5: 1107. 1978; 台湾兰科植物3: 264-265 (图). 1987; Seidenf. in Opera Bot. 95: 23, fig. 9. 1988; 台湾兰科植物彩色图鉴 2: 658. 1990; Seidenf. et J. J. Wood, Orch. Penins. Malay. Singap.: 575 , fig. 259 (1-n). 1992; 中国兰花全书: 68. 1998. ——Sarcochilus aphyllus Makino in Bot. Mag. Tokyo 1: 75. 1887. ——Taeniophyllum aphyllum (Makino) Makino, Phaner. Jap. Ill. 1: t. 11. 1899.

植物体很小,无绿叶,具发达的根。茎几无,被多数褐色鳞片。根许多,簇生,稍扁而弯曲,长2-10厘米或更长,粗0.6-1.2毫米,伸展呈蜘蛛状着生于树干表皮。总状花序1-4个,直立,具1-4朵小花;花序柄和花序轴纤细,黄绿色,长5-10 (-20) 毫米,粗0.2-0.3毫米;花苞片二列,质地厚,卵状披针形,长0.7-1毫米,先端近锐尖;花梗和子房长1.5-2毫米,粗约0.3毫米;花黄绿色,很小,萼片和花瓣在中部以下合生成筒状,上部离生;中萼片卵状披针形,长1.8-2.5毫米或更长,宽约1.2毫米,上部稍外折,先端近锐尖,在背面中肋呈龙骨状隆起;侧萼片相似于中萼片,近等大,背面具龙骨状的中肋;花瓣卵形,长1.7-2.4毫米或更长,宽约1.1毫米,先端锐尖;唇瓣卵状披针形,长1.7-2.5毫米,宽0.6-0.9毫米,向先端渐尖,先端具1个倒钩的刺状附属物,基部两侧上举而稍内卷;距短囊袋状,长、宽约1毫米,末端圆钝,距口前缘具1个肉质横隔;蕊柱长约0.5毫米,具一对长约0.5毫米而斜举的蕊柱臂;药帽半球形,前端不伸长,具凹缺刻。蒴果椭圆状圆柱形,长4毫米,粗约2毫米。花期4-7月,果期5-8月。

产福建北部(武夷山)、台湾(南投、台东等地)、湖南(地点不详)、广东北部(连平)、海南(陵水)、四川东北部(城口)、云南南部(景洪)。常生于海拔480-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。广布于锡金、朝鲜半岛南部、日本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。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。

本种可能是一个广布种,植物体各部分的大小,尤其萼片和花瓣在中部以下合生而形成的筒,其长短有变化,但花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较稳定。根据记载,台湾尚有Taeniophyllum complanatum Fukuyama 和 T. crassipes Fukuyama(此种被有的作者并入前种),从原始文献记载来看,它们区别于本种似乎仅仅在于根、花序和蒴果的长短变化,而花的形态和结构彼此难予区别,我们倾向归并于本种。基于我们没有看到标本,留待进一步研究。


特别鸣谢: